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
除田鼠和地鼠外,一般溫血動物只要方法適當都能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病變。常選用兔、豬、大鼠、雞、鴿、猴和犬等動物。常用的復制方法有高膽固醇、高脂肪飼料喂養法,免疫學方法,兒茶酚胺類藥物注射法,同型半胱氨酸注射法,幼乳大白鼠法及膽固醇-脂肪乳劑靜脈注射法等。家兔是使用最廣的動物,它對造病膳食的敏感性高,容易造成高膽固醇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。缺點為家兔的脂質代謝與人類不同,病變的解剖分布以胸動脈為主,小動脈常有病變;病理組織以血源性巨噬細胞吞噬脂質為主,形成泡沫細胞,不容易形成粥樣斑塊,亦難以形成復合性病變;網狀內皮系統常伴有脂質沉積。
在含黃豆粉10%、麥粉38%、麩皮50%,鹽1%及魚粉1%的基礎飼料中加進豬油與蛋黃粉,每天每只家兔喂基礎飼料30-50g、豬油1.5g和蛋黃粉5g。以上述造病膳食飼喂14周。在喂食后2周內,血漿膽固醇濃度從實驗前的124mg/100ml逐漸上升,第8周達到最高水平,平均值為543mg/100ml。繼后膽固醇濃度明顯下降,停喂造病膳食后,下降更為明顯,降至180mg/100ml。主動脈病變Ⅱ-Ⅳ級者達92%,其中Ⅲ-Ⅳ級病變占62%;病變雖以細胞內外脂質沉積為主,但網狀內皮系統的脂質沉淀及肝臟損傷明顯減輕,死亡率降低。以該方法復制的動脈粥樣硬化模型,比較符合人類的飲食情況,實驗中動物健康狀態穩定,死亡率較低。